发布日期:2025-09-23 访问量:287 次
数控立式车床(数控立车)的编程与操作涉及机械结构、控制系统和加工工艺的协同配合,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:
编程方式灵活
支持绝对值编程(X、Z坐标)和增量值编程(U、W增量),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效率。
直径编程为默认模式(X轴取直径值),需与零件图样一致,减少尺寸转换误差。
坐标系统设定
X轴为径向,Z轴为轴向,C轴(主轴)方向以尾架向主轴视角定义,逆时针为正向。
加工原点通常设在工件右端面或左端面,便于对刀和测量。
刀具补偿
需考虑车刀刀尖圆弧半径补偿(G41/G42),避免实际加工轮廓与理论路径偏差。
对刀与坐标系设定
使用G50或G92指令设定工件坐标系,确保刀具初始位置与程序起点匹配。
对刀时需注意X/Z轴余量预留(如X方向余量4mm)。
进刀与退刀策略
快速进给(G00)至安全点后切换切削进给(G01),减少空行程时间2。
退刀时需避免碰撞,如G00 X100 Z10返回对刀点3。
循环指令应用
粗加工常用G73仿形循环,精加工需预留余量(如X0.5、Z0.2)。
圆弧加工使用G02/G03指令,需明确圆心坐标或半径值。
编程效率提升
固定循环(如G70精车循环)简化重复操作。
混合编程(绝对+增量)适应复杂轮廓。
加工精度控制
X向脉冲当量设为Z向一半,确保尺寸精度。
定期检查丝杠反向间隙,避免轮廓误差。
视频教程:可参考数控立车操作演示,直观学习对刀和循环指令应用。
实例解析:通过G01直线插补、G02/G03圆弧插补的实例掌握编程逻辑。
以上内容综合了编程规范、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,适用于FANUC、华中数控等主流系统。